潋流光

是一只囤货和围观的小号呢~

关于文笔的一些笔记(一)

日照江南岸:

一些笔记,不一定对,只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一点点想法,欢迎大家讨论^^


控记我记几:



说到文笔,我自己认为这可以拆为两个细分,一是文辞,一是谋篇。


前者顾名思义,就是一些动词名词是否妥帖,词汇是否丰富多变,形容词成语是否漂亮好看。再者,更上一层,在妥帖的基础上是否能兼顾到韵律,句式结构是否错落有致,甚至在必要的需要强调情绪的时候是否能押上韵凑出对,这种种的手法,都能影响文辞的效果。


其实文辞的训练不难,用咱们学习古文的那一套,什么对仗平仄韵律,把这套规矩搬过来,原理是一样一样的。再说得简单点,写古风的话,诗词古文读得够多,背得够牢,四字五字成语俗语张口就来,距离优秀的文辞表达也就不远了。


更何况,现在的类型文学中,对文辞的要求只是妥帖流畅,再高一些,那不是市场要求,而是个人追求,做不做得到并不会影响作品最后的效果。甚至,因为现在主要受众的欣赏口味与能力的问题,文辞太过华丽会让人望而生畏,即便是你有一支如椽大笔,有时也不得不慎用。文辞只是工具,不是目的,过分炫技会陷入一种孤芳自赏的尴尬,最后搞得读者跟不上作者的节奏,那就很糟糕了。


接下来说说谋篇。


我在此所说的谋篇,并非文章结构上的大谋篇,而是以段描写中的小谋篇。比如一个情景,说一个人进屋喝水,该如何描写。这不是单靠华丽的文辞能够完成的。光用词汇堆砌,最多不过是把这个过程变慢,变细致,变得具象化。但细致,不一定就是好看,且远远谈不上精彩。


写故事不是散文,调动读者的思维浸入情节很重要。太过平铺直叙的描写会让人觉得沉闷,从而走神。所以在我看来,描写场景至关重要的是发现其在情节中的作用,然后调配相应的笔调,以此为目的落笔。比如说,喝水的情节是发生在一段紧张的告白之前,那从进屋到喝水,都是忐忑的,犹豫的,虽然动作上是喝水,实际要表现的却是心理活动,只不过借“喝水”这个借口,换一种形式描写心理而已。


既然情绪有了,主旨有了,主要活动也有了,接下来怎么写得好看呢。这就是要加强训练的地方了。紧张,有很多种表现方法,最直接的是手抖,眼神闪烁,但这样正面描写的太多了,无甚新意。如果不是主要情节,这样描写当然可以,给作者读者都省点力气。如果是需要强调的主要情节,这样描写就未免太俗,不会引起读者注意。于是就要再动一动脑筋,比如最容易的,就是切换景别用侧写。


可能因为我本质上是个电影迷的关系,写东西的冲动更多来自于画面,情绪来自于音乐。所以在考虑小谋篇的时候,通常都是用景别切换的角度思考。比如一个人倒水,紧张,如果不用表情特写和动作特写,要怎么表现。那当然就用旁边的道具,或者是对手演员的反应。比如不写他倒水倒出杯子,而写杯子旁水满出来,淌到桌上,或者写旁边人出声提醒,说他怎么这么不小心,倒个水还倒不好,等等。这是一个简单的小方法,算是最容易学到的。而且这个方法训练人产生画面思维,把写小说变成在脑内拍电影,将写作变成了一个游戏,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。


关于谋篇还有些别的,没有整理好,下回再说。


评论

热度(38)